电影《五朵金花》讲述的是白族小伙阿鹏在大理的传统民俗节日三月街上,与副社长金花一见钟情,二人对歌定情、交换信物后,约定来年的三月街再次相会,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在经历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电影拍摄于1959年,电影不仅展现了云南大理瑰丽的自然风光、朴实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美学更是还原真彩。让我们透过电影,去寻找璀璨的民族美学文化。
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云南大理,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都身穿白族传统服饰,大理众多县区的白族都有着不同特色的服装,而女主角身穿的这种“金红小褂漂白衫”,曾经是大理沙村白族女装的“金花装”,因为电影的风靡,发展至今变成了大理白族的代表性服饰。
白族崇尚白色,不论男女服装,都喜欢在服饰中以白色为贵。电影里的“金花装”便是内里穿着像苍山雪一样纯净洁白的衬衣,衬衣袖口常纹绣黑白或彩色的几何花边纹样,通过对称与重复的排列,象征白族文化中的平衡与稳定和谐秩序美,体现白族人民内心中追求平静安宁的希冀。
上衣除了衬衣外,还以红、蓝色或其他亮色的领褂辅以搭配,在影片中也出现了青黛色、山茶粉等颜色,颜色上形成素艳结合,款式上兼具美感与实用性,出于山区气候考虑,领褂的面料也多为粗呢、绸缎、绒布等材料。剪裁合体的领褂既体现女士的身材婀娜,又能方便劳动,整体明快大方,简洁实用。
电影《五朵金花》截图 金花穿着
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边裤脚的裤装。白族女性喜欢穿着实用、方便的裤装,裤子的面料与衬衣也往往一致,追求舒适的同时,会在裤脚纹绣一些纹样增加美感。绣花纹样多为万字纹、绳形纹甚至还有蝴蝶、牡丹等纹样。
脚穿绣花鞋。白族绣鞋种类多样,绣样丰富,主要分为圆口绣花鞋、船型绣花鞋、绣花凉鞋。不同的鞋型不仅适用场景不同,而且颜色、形制、工艺都有所不同。圆口绣花鞋以单组图案为主,鞋子两面纹绣花鸟虫等对称纹样,较为轻便适合生产劳动;船型绣花鞋以其造型著称,船型绣花鞋纹样丰富,图案繁细,寓意深刻;绣花凉鞋通常采用雪白布面与布壳粘合,剪成所需鞋帮形状,绲边,绣以几何图案或二方连续图案,这类鞋子鞋帮仅为几条以布为基础的嵌条状的带子作为力量的支撑点。
腰系绣花短围腰,围腰的纹样也多是花鸟鱼虫类,植物花卉纹样使用得最多,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副社长金花自己缝制了一个金花纹样的围腰。由于造型与纹样主题繁多,刺绣结构方式多变,使得围腰仿佛产生内在韵律感,这些纹样的造型写实与抽象并存,惟妙惟肖又自然亲切。
云南民族博物馆馆藏 白族绣花围腰
“金花装”凝聚着白族的审美哲学、自然崇拜与现实追求,服装强烈的色彩对比,体现着明艳大方、线条突出的特点。服装上丰富的绣样更代表白族女性心灵手巧、热爱自然与追求内心本真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李萨丽.大理白族女性服饰艺术的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何建旺,朱庆财,马云赫,等.符号学视角下大理白族服饰的审美价值浅析[J].西部皮革,2024,46(19):133-136.
[3]张成义,李群英.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J].艺术百家,2016,32(02):224-226+229.
[4]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
作者:徐锦妍
藏品供图:云南民族博物馆藏品部
电影截图来源网络